深度阅读案例:除汗剂在美国市场是如何找到正确的需求,发展壮大?
 

当我们花时间去了解产品如何寻找需求,“激发痛点”,最初的出发点不应该是理论本身,而是一些“现象”——在商业界我们称之为“案例”。


在美国——除汗剂——被发明时——无人问津——成功吸引成千上万消费者——发展成为千亿级别的市场。

带着问题思考:

  • 除汗剂如何吸引成千上万的消费者?
  • 除汗剂如何找到正确的需求?

 

初期困难


外界因素

当时,多数人并不认为出汗、有异味时意见失礼的事情。我的理解是当时可以把人分为两类:没有“除汗”的认知,所以不需要用除汗剂。2、出汗是个问题,有“除汗”的认知,但是有已经养成习惯的解决方案(洗澡、香水、垫护垫),对新事物有抵触。

思考:知道原因后我能想到什么解决方案吗?

打造认知,把有汗上升到礼节问题,打广告让需要的人看到。但是没有启动资金的话是没有办法聘请专业的广告团队打造广告的。

内在因素

产品有缺陷:酸性、使用后皮肤过敏、除汗剂是红色会掉色。

(文章并没有说到后来是否改善了产品缺陷。我想承认产品有缺陷,并尽力解决,但是同时也不能停止销售产品。因为没有资金流,就没有财力研究改善产品。一切产品都难免有缺陷,比如苹果,只能改善,做到越来越好。)

 

天赐良机


博览会(找到了正确的销售地点)

  • 被热浪烤的发蔫,含税完全浸湿衣服的人群(销售群体)
  • 需求

获得了启动资金,和启动人群,证实除汗剂是有市场的。但是这事需求量太小,

 

扩大市场


如何进入大众市场?

和广告公司合作,

广告公司做调研,发现问题:

1、对除汗剂有惧怕心理,认为涂在身上不健康
2、并缺乏使用动机。

解决方案:

1、改变“使用除汗剂是不健康的”的观念

2、给他们一些使用动机

广告:除汗剂是一名医生研制的(既然是医生研制的人们就会觉得医生推荐的应该不会不健康)并且尝试向大众说明出汗过量是一种令人难看的轻微生理病态,需要药物治疗(这个定位不好,把除汗剂定位成了药物,还要让使用者有心理负担即承认自己有病)

到这里获得的销量增长,但是之后却下滑了。

上门调查找到原因(to do:如何进行数据调查,并正确进行分析?):

既然过量出汗被认为是一种疾病,那我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,没必要用它(这里消费者的心理是这样的“我没病,不需要用”而不是“我知道我出汗多,那这么说我有病,但是我用了除汗剂人们就知道我有病了,所以我不用”消费者的心理是根本不承认自己有病。)

 

下一步广告策略:

向女性塑造观念:出汗是一种严重个你的社交失礼行为

反响很不好,但是效果很好,销量跃升了一倍多。(和娱乐圈的丑闻炒作差不多啊,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,但是提升了知名度,而除汗剂则站住了这个认知:出汗是一种严重个你的社交失礼行为)

 

继续扩大市场


销量大幅增长,但是公司要继续扩大市场,于是开始拓展到男性使用。

方法:改变只有女性才用除汗剂的认知,设计元素男性化,好的文案:好的时机:大萧条面临失业的时期:作为男性如果你在办公室环境下出汗过多,那会给人带来不专业的感觉这可能会毁掉你的工作和失业,而使用男性除汗剂可以帮你解决这一问题。

 

总结


一个新产品要么从无人问津到无人问津。要么从无人问津到不断扩大市场份额。结果不同,也许是产品的原因,也许是营销的原因。

除汗剂的经历可以简单概括为:发明——抓住时机得到第一桶金——扩大份额(建立认知,做广告:出汗多是病,得治,我有药:除汗剂)——遭遇局限性改变人们的认知(出汗是一种严重的社交失礼行为,我可以让你变的更优雅:用我的除汗剂)——女性市场饱和,想要继续扩大市场——男性(再次改变认知:男性用的除汗剂)


TO DO
这些对我营销烧烤网产品有什么启发?
烧烤网也可以走不断扩大市场的过程,可以分两方面:
1、本来就会用烧烤网的群体。
2、没用过但是可以用到烧烤网的群体。
两者的区别
烧烤网是批发性产品,不属于大众市场
可不可以稍微变化将他变成大众市场产品?